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叠加,鸡蛋产业出现亏损周期,蛋品优质不优价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
日前,由蛋眼观天和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在河北省辛集市开幕,参会的行业代表、专家共同研究与探讨我国蛋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为我国鸡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蛋企要深耕市场 抓住消费端需求
据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忠强介绍,全球蛋鸡产蛋量中国就占了约40%。中国拥有红壳蛋、白壳蛋、粉壳蛋、绿壳蛋等外观差异的产品,还有卤蛋、松花蛋等各种加工蛋。中国面积广大、文化多样、消费习惯多元,每个地区、每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需求都不一样,不能单一生产同一种鸡蛋,因此企业要深耕市场,生产消费者需要的蛋品。
“就像我们这次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同样给了企业交流行业信息、了解市场、深挖市场的机会和平台。”王忠强告诉记者,第三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鸡蛋产业链代表1100多人参加会议。三届大会累计吸引3000余位鸡蛋产业链相关人士参会,线上观看人数超过了60万,这对蛋企进一步深耕市场非常有帮助。
据了解,中国的蛋品行业市场规模每年超过2000亿元,蛋制品加工率却只有6%左右,深加工率更是不足1%,市场消费多以鲜蛋为主,因此蛋品市场仍有很大深耕空间。
“近年来,我们公司在鲜鸡蛋市场上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鸡蛋的品牌较多,但差异化不够明显。同时,消费群体随着社会发展发生改变,年轻消费群体增加,他们更注重便捷、安全的鲜鸡蛋。”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馨月说。
据胡馨月介绍,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顺宝公司在品牌、品种、生产环节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和创新。在进一步保障产品品质、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引进日本可生食鸡蛋生产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推出了可生食鸡蛋。可生食鸡蛋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饲料、饮水、饲养环境和运输过程均有严苛的要求,更符合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食品安全需求。
“推出可生食鸡蛋一年后,市场反馈情况较好,这也是结合市场需求和发挥规模化企业优势的产物,最终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形成了差异化。”胡馨月说。
通过日粮替代和引种节粮型蛋鸡降成本
据中牧集团华罗饲料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向阳介绍,自2017年起,我国进口玉米量就在逐年增加,而且近两年增量幅度明显变大。同时,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也日益上涨。因此,寻求对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替代方案非常必要。
但由于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在替代时也需要注意。例如,小麦含有较多木聚糖,类胡萝卜色素、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低,而使用高粱则需要注意其中的单宁,使用稻谷要注意粗纤维含量高、能量较低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饲料替代时,要了解各种谷物的营养限制因素,科学使用,平衡营养。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确定各阶段谷物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关注蛋鸡各种营养素的补加。”刘向阳说。
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王忠介绍,因饲粮价不断持续上涨,蛋鸡养殖效益逐渐变低。“除了研究日粮配方的替代方案外,还可以在蛋鸡的品种上想办法。”王忠介绍说,育成一只节粮小型蛋鸡在饲料上能少花费6-7元,产蛋期饲料少花费20-24元,同时,养殖密度还可增加20%-25%。因此,在饲料价格上涨形势下,节粮型小型蛋鸡的前景被看好。
生物安全体系加快建设 鸡蛋供给更有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让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加之近年来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等数次动物疫情的出现,使得整个养殖行业加速了对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陈辉告诉记者,想要保证鸡蛋供给、产出优质鸡蛋,蛋鸡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
陈辉说,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切断鸡疫病传播的主要措施,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投资而非负担。目前,养殖业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模式日趋成熟,首先从养殖场的厂址选择就要考虑基础生物安全,距离公路、居住区的距离都有严格要求。其次还要考虑结构生物安全,如各养殖单元的结构布局、规划建设等,同时以养殖场管理制度和措施为主的运作生物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经理尤永君介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意义,在养殖业主要是预防传染病。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对于畜禽而言,将染病的畜禽及时控制,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传染源,不能让它们再流通运输出去,切断传播途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易感动物。
“打疫苗是保护易感动物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长期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拨款,各大兽药公司也相继开发了针对各种动物疫病的疫苗。”尤永君说,就以蛋鸡的禽流感预防为例,要选择适合当前、当地流行的毒株疫苗,打疫苗后要保证抗体水平足够高。在产蛋期,平均抗体应在9-12之间,个体值不低于8,并每月监测抗体。
“近年来,就鸡蛋行业而言,生物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养殖户越来越重视消毒、隔离等措施。如今,每年养殖量10万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都会增加15%,相较小散户而言,规模场更能通过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先进设备等措施保证生物安全。规模场的增加也让全行业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王忠强说,目前长远距离的活禽调运已越来越少,政府对畜禽染病后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补贴越来越到位,鸡蛋行业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也正日益完善,这无疑为保障鸡蛋供给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