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实行“政府主导、属地责任”机制,落实“治早治小、压前控后”策略,全面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综合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突出主要作物、关键季节和重点地区,加强统防统治和区域联防,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二、目标任务
(一)实施作物。
玉米。
(二)主要示范推广区域。
本项技术适用于鄂西山地春玉米区、鄂北岗地夏玉米区、鄂东和江汉平原零散玉米种植区等全省各玉米产区。2021年在襄阳市、仙桃市、钟祥市、枣阳市、嘉鱼县、枝江市、蕲春县建立玉米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示范区,主要示范区举办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其它产区参照执行。
(三)主要技术指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
三、主推的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1. 整玉米播期。适时早播,根据草地贪夜蛾一般5月上旬迁入湖北、喜食营养生长期玉米及对秋玉米为害重的特点,可选择调整玉米播期,避免玉米幼苗期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期相遇,以减轻为害。可扩大春夏玉米的播种面积、减少秋玉米种植等措施。同一地区做到播种时间一致,避免晚种和交错种植,缩短草地贪夜蛾最喜欢食用的玉米幼株持续时间。
2. 栽培管理。科学肥水管理,提高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和耐受力,避免过量使用氮肥造成雌性草地贪夜蛾产卵量增加。
(二)生态调控技术。
科学选择种植抗耐虫品种。保持作物种植多样化,与棉花、大豆、花生等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也可在玉米田间作套种豆类、洋葱、瓜类等对害虫具有驱避性的植物,减少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上的产卵概率。在田边分批种植甜糯玉米诱虫带,趋避害虫或集中歼灭,减少田间虫量。
(三)种子处理技术。
在播种前,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四)理化诱控。
1. 物理防控。通过人工摘除卵块和人工捕捉杀灭幼虫,在玉米植株心叶里撒草木灰、细土、沙子、木屑和肥皂水保护生长点,降低草地贪夜蛾基数。
2. 性诱剂诱杀。在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的标准(集中连片使用,面积超过1000亩,可按1.5-2亩1个诱捕器标准设置)全生育期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宜使用含有(Z)-9-十四烯乙酸酯(Z-9-14: OAca)成分的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配合桶形诱捕器诱集雄成虫。田边、地角、杂草分布区诱捕器设置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诱捕器放置在沿玉米地边缘或中间,间隔30-50米,采用外密内疏,外围多,中间少,上风口多放的原则放置。诱捕器中加入1/3体积分数为2%的洗衣粉水。苗期诱捕器进虫口距离地面1-1.2米,后期则高于植株顶部15-25厘米,随着作物生长,应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在使用期内,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
3. 灯光诱杀。可选择高空灯和普通杀虫灯(适合草地贪夜蛾有效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诱杀。高空灯诱杀适合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地区,控制面积在1500亩左右,可参考等腰三角形布排。高空灯安装需选择视野广,可对栖息昆虫诱集,同时地形周边没有遮挡物,灯光向上和四周发射,高于植物冠层。普通杀虫灯按每盏控制面积30亩左右,高于植物冠层进行布排。
(五)生物防治。
1. 保护利用天敌。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闭弯尾姬蜂、淡足侧沟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益蝽、东亚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在田边地头种植显花植物,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
2. 人工释放天敌。在玉米田间人工释放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蠋蝽、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提高防效,减轻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
3. 生物药剂。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优先选用高含量单剂,施药早期预防幼虫。
(六)科学用药。
1. 防治目的。
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保苗;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保功能叶;玉米穗期,保穗。
2. 防治指标。
玉米苗期(7叶以下)至小喇叭口期(7-11叶)被害株率5%;大喇叭口期(12叶)20%;成株期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未达标区点杀点治。
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
3. 施药时间。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通常在夜间取食的特点,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
4. 施药部位。
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5. 推荐用药。
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G033A、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种生物药剂。
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1龄~3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7%氟氯氰菊酯微乳剂、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全株均匀喷雾防治。4龄~6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喷雾,亦可使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微乳剂在玉米喇叭口点施。
玉米高秆期:1龄~3龄幼虫可使用上述药剂进行全株喷雾,迁入型成虫产卵着重喷雾玉米植株中上部,本土成虫产卵着重喷雾植株下部。4龄~6龄幼虫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全株喷雾。
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协调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注意用药期间保护利用天敌。
6. 农药助剂。可选用犇牛金刚钻、激健、植物油助剂等产品,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可以促进农药减量。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方案。
4月10日前,各县(市、区)植保站因地制宜制定示范实施方案,明确各示范基地目标任务、技术措施、工作措施,并启动实施。4月20日以前,将试点方案及各示范基地责任人、植保技术指导专家名单(包括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等),报省站防治科,邮箱:hbfangzhike@163.com。
(二)开展技术应用调查。
5月-10月,各示范基地要开展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技术调查(应用成本、应用效果、农药减量效果),要与常规防治作对比,形成有对比结果的相关数据。
(三)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5月-10月,省植保站组织示范区的植保技术人员参加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培训,开展示范区观摩活动,并到示范基地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实相关工作和技术措施。
(四)开展宣传活动。
6月-10月,各地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和应用情况,突出各地实施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形成社会共识,营造各界积极参与的氛围。
(五)完成总结报告。
11月10日前,在各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有数据分析的总结报告,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11月底,将总结报告报省站防治科。省站将组织专家评估示范效果,研讨确定下一年工作方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
为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省植保总站成立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团队,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1. 总负责人(兼首席专家)。
郭子平 湖北省植保总站正高职高级农艺师/站长
2. 团队成员。
周华众 湖北省植保总站推广研究员/副站长
方国斌 湖北省植保总站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副调研员
张求东 湖北省植保总站推广研究员/科长
许艳云 湖北省植保总站推广研究员/主任科员
谢原利 湖北省植保总站农艺师/副科长
杨俊杰 湖北省植保总站农艺师/副科长
万 利 湖北省植保总站农艺师
黄朝炎 襄阳市植保站站长
曹邦志 襄州区植保站站长
淡育红 枝江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王家刚 钟祥市植保站站长
乔志刚 仙桃市植保局局长
檀银忠 枣阳市植保站站长
耿协洲 嘉鱼县植保站站长
邹春华 蕲春县植保站站长
王 珍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人才办主任科员
3. 技术顾问。
万 鹏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研究员
张 舒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研究员
李建洪 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教授
(二)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中央病虫害防控资金,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办好示范样板,不断推进试点示范规模,加快大面积推广应用进程,要整合项目、聚合资源和集中力量,强化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省站将从省级病虫防控资金予以支持。
(三)加强培训指导。
每个示范基地要明确1名责任人和1名植保技术指导专家,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综合防控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让广大农民切身体会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推进的好处,增强自觉运用意识。
(四)注重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附表:2021年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主推技术实施情况统计表
县(市、区)
|
乡镇村
|
示范面积
|
辐射面积
|
推广技术
|
推广
技术
规模(亩)
|
成本(元)
|
防治
效果(%)
|
农药
减量
效果
(%)
|
经济效益(万元)
|
生
态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
|
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场次
|
培
训
人
数
|
技术
推广
到位率(%)
|
总
效
益
|
节
本
效
益
|
提
质
效
益
|
增
产
效
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可以折算成资金,也可以是其他相关指标的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