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我省化肥使用量从2013年开始逐年递减,提前实现零增长,但是施肥量大、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不高、传统施肥方式未改善等依然存在。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核心,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是打赢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保障。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9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8%,水肥一体化、水稻侧深施肥、小麦油菜种肥同播、绿肥种植以及有机肥还田等化肥减量增效关键技术推广面积2000万亩次以上。 3.提质增效情况。据测算,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化肥用量(实物量)较农户常规施肥相比减少5公斤以上,作物增产5%-10%,平均节本增效30元/亩以上。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产区化肥施用量减少15%-20%,农产品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价格较其他区域平均增加0.5元/公斤以上。 (二)技术要点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指标,推进精准施肥。在施肥策略上,提倡减氮、控磷、稳钾,配合施用硫、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主推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料等。 2.机械施肥技术 (1)水稻侧深施肥。水稻插秧机上配有施肥器,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同步施在稻株根侧3厘米、深度5厘米处。推荐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料(含锌)。肥料配方和用量以当地农技部门发布的施肥指导意见为主,在水稻分蘖期或孕穗期,根据长势追施尿素3~5公斤/亩。 (2)种肥同播。油菜、小麦玉米机械播种时,将肥料与种子同步施用。推荐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料,其中油菜缓控释肥料应含硼、小麦玉米缓控释肥料应含锌。肥料配方和用量以当地农技部门发布的施肥指导意见为主,后期结合长势追施尿素5~10公斤/亩,同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水溶性肥料。 3.水肥一体化技术 (1)建立施肥系统。在水源边建立水肥一体化首部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电器设备、过滤系统和施肥设备等。根据地形、作物种植方式等基本情况,布设田间管网。灌水方式可采用喷灌、滴灌等。 (2)选择适宜肥料种类。所用肥料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不同元素溶解后不能产生沉淀。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须经三级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3)控制施肥量。根据不同作物生育期需肥特性、土壤质地、土壤墒情和种植生产需求,确定适宜用水时期、用水量和施肥时期、肥料种类、施肥次数及每次施肥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用量减少40%以上。 4.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做基肥施用,一般水稻、设施蔬菜等移栽前施用,果茶园在秋季施用。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300~500千克,或牛粪、羊粪、猪粪等畜禽粪污经过就近充分腐熟无害化处理后,每亩施用1~2方,化肥用量减少10%~15%。有机肥采用条沟或穴施,施肥深度20~30厘米或结合深耕施用。应用沼液的田块,按照1:3左右比例稀释后施用,两次施用间隔在14天以上,每亩沼液年用量不宜超过3立方米。 (2)种植绿肥。果茶园等旱地优先选用绿肥品种为苕子,播种量为3~5公斤/亩,播种时期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播种最佳,亦可在来年三月份播种。水旱轮作区域优先选用绿肥品种为紫云英、常规油菜,紫云英播种量2~4公斤/亩、常规油菜0.5~1公斤/亩,播种时期在中稻收割前7天播种最佳。果茶园和不抢农时田块,绿肥不翻压,以自然枯萎铺盖田间即可;抢种水稻田块可在盛花期翻压。种植苕子、紫云英等豆科绿肥田块,每亩还田鲜草1500~2000公斤,减少氮肥用量2~3公斤。 (3)秸秆还田。秸秆采取机械粉碎还田模式为主,减少钾肥用量3~5公斤/亩。 (三)适宜区域。适用于全省范围内推广。 (四)注意事项。加大肥料、有机肥,尤其是畜禽粪污、沼液沼渣等农田投入品质量检测力度。加大与农机系统合作力度,引进、改装适宜不同区域的施肥机具。 (五)技术依托单位 1.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联 系 人:徐辉 联系电话:027-87391389 2.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联系人:胡承孝 联系电话:13971007962 3.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 联系人:杨利 联系电话:13907159914 |